博客文章歡迎轉載,請註明出處,並且通知一聲,看得開心請捐款

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

黎智英(一)


肥佬黎

想寫黎智英很久了,適逢他撤出台灣,是時候了。

肥佬黎(他的外號)絕對是個人物,極富爭議性。在香港,很多生意人都喜歡進軍傳媒,結果一如上一篇<狗咬人>所述:不是惹禍上身,就是焦頭爛額,又或者損失慘重。只有命硬如鐵的肥佬黎,算是幹出了一點成績,而且某程度上改變了傳媒行業的遊戲規則和生態環境。想他死的人(例如:阿爺、官府、仇家、對手、學院派、文化人)很多,但他偏偏死不了。

肥佬黎又是典型的香港故事,白手興家,擁有靈活變通與改革創新的能力,能夠把零售業的經驗應用於傳媒行業,然後又試圖在台灣的傳媒行業複製香港的成功經驗。他特立獨行,目中無人,認為規矩是用來打破的,向來身體力行,押上真金白銀,發動過多場的商戰,視乎競爭對手的反應,成敗與譭譽參半。他像大鬧天宮的孫悟空,戰鬥力強,令權貴頭痛,也令競爭對手聞風喪膽。任何人寫香港的商業發展史,都不能不提份量十足的肥佬黎。他的戰績,值得出書。

本文將集中討論他對香港傳媒行業的「貢獻」,至於肥佬黎的營商手法以及成敗得失,留待下一篇文章。

黎智英 = 李玉堂?

生意人進軍傳媒,動機複雜,請參考上一篇文章。肥佬黎自己,是這樣說的:

「二十七歲經營毛衫工廠,後來創辦時裝零售店佐丹奴;及至八九民運如火如荼了也沒有想過要從事傳媒工作。直到六四天安門解放軍大屠殺,民運失敗,學生領袖民運人士被追殺,我才想到投身傳媒。我四十出頭,做生意賺到了一點錢,對民主有熱誠,那又有甚麼比參與中國的政治開放運動來得更有意義?參與這場運動,又有甚麼比致力傳遞資訊 ―― 為人們提供選擇 ―― 更直接而又實際地促進自由?我於是決定投身傳媒,在 90 年著手創辦<壹周刊>。」(註一)

想當民主先鋒?生意人想改革社會,令人想起電影<十月圍城>中王學圻的角色。對了,即是那位出錢出力資助革命,甚至不惜犧牲獨生子的香港富商李玉堂。外國傳媒寫肥佬黎,筆下的標題,喜歡用 Jimmy Lai versus Beijing ,或者 Jimmy Lai versus the Establishment ,把他「定性」為反中共、反建制的香港商界英雄。

商人重利輕別離

香港人對肥佬黎的看法比較務實。某次電視訪問中,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(行內人叫 Mak 姐)談肥佬黎。她說:<蘋果日報>支持民主,只不過因為肥佬黎覺得,現階段採取這個立場,對自己最為有利,如果將來有朝一日,香港有了民主,<蘋果日報>的政治立場可能會變得溫和。肥佬黎是生意人,不要期望太高。Mak 姐說,這番話,外國行家聽不入耳。她是資深記者,比較理智,警覺性高。 Auntie 是過來人,明白 Mak 姐的意思,也認同她的觀點。

Mak 姐的觀點,可以進一步延伸。Auntie 的看法是:肥佬黎首先是生意人,商人重利輕別離(唐詩:琵琶行),如果一盤生意做不下去,入不敷支,流血不止,需求比預期中少,競爭對手的反擊力量比預期中強大,來自官府的阻撓不斷,又或者他本人覺得已經玩夠,開始無癮,往績顯示,肥佬黎會當機立斷,忍痛斬纜,止蝕離場。如果有人開出好的價錢,他會欣然接納,把生意放售。佐丹奴(港股編號:709)、「蘋果速銷」 (adMart)、台灣的壹傳媒,都是好例子。

長遠來說,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(港股編號:282)放售,不是沒有可能的。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,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,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,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。到時候,肥佬黎已經無眼睇,因為他早已在「永別亭」跟員工說再見了。貨銀兩訖,各不相干,立即抽離,他又去尋找下一個戰場了。跟這種老闆打工,註定大起大落,必須自備驚風散和暈浪丸,有乘坐海盜船的心理準備,以及切記不要在辦公室放置太多的私人物品,就當自己是 iBank 員工好了。

面對員工,肥佬黎的態度是:

「我諗(粵語:想),同事對我最不滿是可能覺得我好抽離,因為我 personality 很強,和我工作,好刺激壓力好大,但我一抽身,你便有無人理睬甚至被遺棄的感覺,這個很自然,也是無可避免。」(註二)

萬一你是肥佬黎的員工,切記不要跟公司談戀愛。

艷情八卦的代價

另一個可能導致肥佬黎需要出售香港壹傳媒的原因,跟市場定位與編輯政策有關。壹傳媒向來「不扮高深,只求傳真」(<壹週刊>創辦初期的宣傳口號,出自已故填詞人林振強),按照肥佬黎自己的說法,是市場導向 (Market-orientated),因此他喜歡起用 Think Outside the Box 的廣告人(例如:林振強、畢明)做智囊、軍師以及 QC (Quality-controller)。學院派或文化人,會視壹傳媒的出品為 Tabloid Journalism 或者 Yellow Journalism 的例子,即是品味低俗的反面教材。對於學院派或文化人的批評,肥佬黎這樣回應的:

「他們(學者)知道真實世界裡的傳媒並非他們所認識的傳媒,在現實世界裡,傳媒會為了賺錢而媚俗,甚至離經叛道,他們要捍衛傳說中真正的傳媒。他們認為傳說中的傳媒是健康的、中立的、和諧的,因而是不食人間煙火的,他們推傳媒上道德高地以之為圖騰。高級文化人要傳媒扮演魔鏡來教化眾生,好讓民眾在和諧而靜止的環境裡生活。民眾卻有自己的想法,他們的選擇權造就了傳媒的市場現象,高級文化人不接受這個現象,他們認為這一片亂象都是我這樣的生意佬搞出來的。

傳媒是反映人們生活的一面鏡子。人們與傳媒互動、影響文化,而非文化透過傳媒影響人們的生活,我們不能倒果為因。文化影響不了傳媒。人們付錢給傳媒,故此傳媒是跟著人們生活需要走;傳媒是為市場機制的一部份,而非文化的僕人,故此傳媒不會跟著文化走。傳媒反映人的真實生活故此傳媒是理性的。生活也同時是感性的,除了反映真相,傳媒也要傳遞真相體現的情慾。熱愛民主的市民不難也同時喜歡艷情八卦,若然傳媒只有民主而沒有艷情八卦,那又怎能跟他共鳴?其實傳媒就是這麼簡單!」(註三)

既然義無反顧地「艷情八卦」,就要承擔走通俗路線的風險。這是一個踩鋼線的遊戲, Yellow Journalism 不能不 Juicy ,狗仔隊和圖片故事不可或缺,狗血和鹽花只會嫌少不會嫌多,扣帽子和捕風捉影更加是家常便飯,因為這樣才能迎合重口味的消費者。然而,公眾輿論有如流水,道德標準有如浮標,起落不定,隨時轉向,不容易掌握,間中出手太重,過了火位,超越了某個階層的道德底線,惹起公憤,一般做法,是道歉了事。還不夠?好!我用黑社會的方法,自斷一指,自插一刀!。用這一招,噴出來的血,要夠多夠快,而且要反地心吸力,直上天花板(提示:Kill Bill),場面要夠震撼,才能表達足夠的誠意,令對方收貨。

近期的好例子:香港版<蘋果日報>於 2012 年 8 月 12 日的港聞版刊出一篇報導,標題:「寄語港足球員,退役後路難行,名將羅偉志淪為扯皮條。」然而內文卻顯示,當事人只不過是在旅行社兜售澳門娛樂場所的套票,是推銷員,並非妓女與嫖客之間的中介,用上「扯皮條」三個字,是嘩眾取寵。文章刊出之後,收到不少讀者投訴,網上也有球迷替當事人呼冤,怒罵<蘋果日報>,認為是老屈(港式粵語:誣捏)。外號「沙膽虹」的總編輯其後在自己的專欄內道歉,但是行文缺乏誠意,最後他在請示肥佬黎之後,決定在八月底取消包括「嫖妓指南」在內的「風月版」。事件始末,請參考「延伸閱讀」部份提供的相關連結。肥佬黎旗下的刊物,向來重口味,不時有踩界行為(另一次是 2006 年<壹本便利>刊登 14 歲少女藝人李蘊的濕身照片)。這種做法,容易引火焚身。

如果道歉無法平息事件,最後一著,是把惹起公憤的刊物停刊,賣盤,然後在新老闆的領導之下,改名改版,調整路線,重新出發。也可以在賣盤之後,繼續玩舊的一套,直至下一次出事為止。本地個案:2002 年,<壹周刊>的對手<東週刊>刊登女星被虐裸照,引起公憤,最後賣盤(給星島新聞集團),然後繼續經營。外國的例子:2011 年傳媒大亨梅鐸 (Rupert Murdoch, 1931-) 的<世界新聞報>(News of the World) 因為捲入竊聽電話醜聞而關閉,事件至今餘波未了,可能會動搖接班大計。這是「艷情八卦」的代價。港產片<無間道>(2002 年)的對白:「出得嚟行,遲早要還!」舊式中文的說法:「獵犬終須山上喪。」獵殺明星名人的狗仔隊,終須有日,會嘗到被獵殺和被公審的滋味。阿彌陀佛,因果報應總有時,所謂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」。(港產片<大隻佬>的對白)

現在替香港的壹傳媒埋單(粵語:結賬),也許為時太早。將來的發展,是否如此,有待觀察,寫在這裡,立此存照。

給台灣網友的話

半年前,Auntie 在這裡引述旅美華人學者陳國霖(Dr. Ko-lin CHIN)的著作<黑金>,裡面提到,台灣的有線電視,基本上是黑道所建立的。當時 Auntie 寫道:「讀到這裡,作為香港人,我有一個問題:肥佬黎(黎智英)去台灣搞電視頻道,豈不是嫌命長?」事實證明,曾經有兩段婚姻,育有幾個孩子的肥佬黎「熱愛生命」。小馬哥(馬英九)也許不夠英明果斷,但台灣的地頭蟲(商人和政客以及黑道)卻絕非省油的燈。香港官府辦不到的(踢走肥佬黎),台灣的官府(和商人以及背後的黑道)卻做到了。在香港<蘋果日報>寫專欄的台灣女作家蔣芸,於是用「猛虎不及地頭蟲」來總結這一役。至於肥佬黎對台灣所帶來影響,是正面還是負面,應該由台灣人來評論。這個博客的讀者中,有台灣人,想聽聽你們對黎智英的看法,歡迎留言。萬一我對台灣的理解有不足之處,也歡迎你們指正。

照片來源:
http://farm3.static.flickr.com/2112/1684981881_b99c1ade12_o.jpg

註釋:

(註一)題目:<傳媒之一>。作者:黎智英。香港版<壹周刊>(2012 年 10 月 25 日,Book A, p. 158-159)

(註二)香港版<壹周刊>(1000 Issue Special Edition, 2009 年 5 月 7 日, p. 13)

(註三)題目:<傳媒之一>。作者:黎智英。香港版<壹周刊>(2012 年 10 月 25 日,Book A, p. 158-159)

相關的文章:

黑金
2012 年 4 月 10 日
http://xiaoshousha.blogspot.hk/2012/04/blog-post.html
節錄:旅美華人學者陳國霖(Dr. Ko-lin CHIN)的<黑金>(商周:2004),是研究「台式黑金」這個題目的必備參考書。第四章寫黑道如何漂白,透過經營合法的生意,成功轉型,從地下走到地上,最後大哥變大亨。黑道從經營餐廳酒吧開始,然後滲透流行音樂以及演藝事業。另一個相關的行業,是台灣的有線電視,基本上是黑道所建立的。讀到這裡,作為香港人,我有一個問題:肥佬黎(黎智英)去台灣搞電視頻道,豈不是嫌命長?

自報家門(三)
2009 年 7 月 24 日
http://xiaoshousha.blogspot.hk/2009/07/blog-post_24.html
節錄:<壹周刊>的創辦人黎智英十二歲偷渡來港當童工,沒有受過正規教育。發達之後搞傳媒,喜歡講民主,玩政治動員,卻搞出一份擅長考究家世人脈,迎合中環價值觀,右到不得了的八卦雜誌。两岸三地之中,只有香港的特殊土壤,才能孕育出這種充滿矛盾、近乎精神分裂的人物。似乎有人忘記了,民主的基本信念,是人天生生而平等,不論貧富貴賤。

延伸閱讀/參考資料:

維基百科:黎智英 (1948-)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BB%8E%E6%99%BA%E8%8B%B1
節錄:黎智英(Jimmy Lai,1948 年 12 月-)是香港企業家,別號肥佬黎。黎智英生於廣州,籍貫中國廣東順德,1960 年由中國內地偷渡到香港,白手興家,於 1981 年創辦佐丹奴時裝連鎖店。1990 年,黎智英將持有的佐丹奴股權出售,創辦<壹週刊>,1995 年創辦<蘋果日報>,1999 年 6 月創辦綫上零售「蘋果速銷」(adMart),結果虧損 10 億港幣(台幣 40 億元)。2001 年,黎智英進軍台灣媒體市場,創辦台灣壹週刊,2003 年 5 月創辦台灣<蘋果日報>,並將香港的八卦風與狗仔隊文化帶入台灣。2009 年起,黎智英在台灣籌辦<壹電視>,在多次申請執照後,於 2010 年 12 月 28 日正式開播。

題目:<我要回家了>
作者:蔡東豪(筆名:原復生,金句:財經演員)
來源:香港版<壹周刊>(2012 年 10 月 25 日 Book A, p. 126)
節錄:即使是在台灣,經營印刷媒體生意,權貴能製造的阻撓有限。權貴一路鬧,一路心底佩服壹傳媒的創新。除了偶而進行恐嚇,權貴只能啞忍。做電視不同做報紙(問吓王維基便知道箇中滋味),黎智英不可以淨靠自己,他要跟權貴交手。這些權貴陰陰嘴笑:「黎生,我哋等你好耐。」(粵語:我們等你很久了)黎智英需要權貴俾面(粵語:給面子),這回賽果不用多說。黎智英夜闌人靜在反思壹電視的錯時,他只能怪自己,為何這樣戆居(粵語:愚笨、不智),送自己入台灣權貴虎口,死在這班 XX 手上。黎智英對台灣員工說,要回家了,留下的兩個字是「黯然」。Jimmy, Welcome home !

維基百科:<壹本便利>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3%B9%E6%9C%AC%E4%BE%BF%E5%88%A9

維基百科:<壹本便利>李蘊濕身照事件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D%8E%E8%98%8A#.E3.80.8A.E5.A3.B9.E6.9C.AC.E4.BE.BF.E5.88.A9.E3.80.8B.E6.BF.95.E8.BA.AB.E7.85.A7.E4.BA.8B.E4.BB.B6

球迷大聯盟:香港足球新聞(2012-08-12)
http://www.goalgoalgoal.com/thread-308870-1-1.html

寄語港足球員 退役後路難行
名將羅偉志淪為扯皮條
蘋果日報 2012 年 8 月 12 日
全文見: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20812/16596885

沙膽虹手記:找一份健康正面工作
蘋果日報 2012 年 8 月 14 日
全文見: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20814/16602181

沙膽虹手記:是時候檢討了
蘋果日報 2012 年 8 月 17 日
全文見: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20817/16612315

沙膽虹手記:絕不回頭
蘋果日報 2012 年 8 月 27 日
全文見: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20827/18001358

維基百科:<東周刊>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D%B1%E5%91%A8%E5%88%8A
節錄:<東周刊>是香港出版的周刊雜誌之一,市場定位是一本報導香港娛樂圈及時事新聞為主的雜誌,不過它的新聞資料來源以「狗仔隊」,及再加類似「故事創作」為主要內容,走大眾化通俗路線,2002 年因刊登受害女星被虐裸照,在社會強烈輿論壓力下宣佈停刊,五個月後由星島新聞集團收購並復刊。

維基百科:<壹周刊>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3%B9%E9%80%B1%E5%88%8A_(%E9%A6%99%E6%B8%AF)
節錄:創刊前<壹週刊>於 1990 年 3 月 1 日曾試刊一次,15日正式出版,<壹週刊>創辦初期,以「不扮高深,只求傳真」為口號,出自已故填詞人林振強之手。現時<壹週刊>一書三冊,分別刊載時事、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內容和娛樂圈新聞、生活悠閒等資訊;另外 2001 年 5 月 31 日於台灣發行<壹週刊>。

Wikipedia - Tabloid Journalism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abloid_journalism

Wikipedia - Yellow Journalism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Yellow_journalism

11/11/2012

For the fifth comment: 當日一邊做家務一邊聽電視,所以沒有把節目名稱紀錄下來,否則早已寫在文章中。如果你真的想知道,不妨直接問麥燕庭,透過香港記者協會應該可以聯絡到她:

網址:http://www.hkja.org.hk/ 

Facebook: https://zh-hk.facebook.com/HKJA.official/

5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在下認為, 蘋果日報支持民主, 不只因為肥佬黎覺得, 採取這個立場, 對自己最為有利, 還因為民主是他的個人信念. 傳媒揭露, 他在過去數年, 每年捐出數百萬港元給推動香港民主的兩個主要政黨.

匿名 說...

Blog主,民主不是左翼人士的專利。右翼推崇自由和機會平等,民主制度是自由和平等機會的最佳保障。左翼的共產主義,反而會搞出對某些階級的專政。肥佬黎思想右翼,而推崇民主,又有何奇怪。英國的保守黨、美國的共和黨、德國的基督民主黨都是右翼政黨,她們不是都信仰民主嗎?只有香港才會這麼畸形,所謂泛民主派,全都是左翼的。

匿名 說...

2012年11月13日 下午9:45 匿名君說:
"只有香港才會這麼畸形,所謂泛民主派,全都是左翼的。"

這沒有甚麼奇怪, 思想右翼的中產或有錢人, 在香港爭取民主難道不怕事業或生意受損? 肥佬黎不僅是鳳毛麟角, 還可能是碩果僅存的非常人.

Duke of Aberdeeen 說...

>>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(行內人叫 Mak 姐)談肥佬黎。她說:<蘋果日報>支持民主,只不過因為肥佬黎覺得,現階段採取這個立場,對自己最為有利,如果將來有朝一日,香港有了民主,<蘋果日報>的政治立場可能會變得溫和。<<

不只麥有以上觀點,多年前與東南西北的宋以朗談起,他也有類似看法。

匿名 說...

你好,我想知道以下內容從何電視節目而來?節目名是?

>>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(行內人叫 Mak 姐)談肥佬黎。她說:<蘋果日報>支持民主,只不過因為肥佬黎覺得,現階段採取這個立場,對自己最為有利,如果將來有朝一日,香港有了民主,<蘋果日報>的政治立場可能會變得溫和。<<